编者按:近年来,珠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创新服务举措,不断提升不动产登记惠企利民服务水平,取得积极成效。自2025年7月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持续介绍已推出的优化不动产登记领域营商环境创新案例,展示改革成果,供大家学习交流。本期推出案例二。
一、实施背景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部署,深入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珠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联合珠海市测绘院按照“一件事”标准,充分运用数字信息技术手段和“六个一”(一窗、一表、一码、一测、一库、一证)技术路径,通过向前延伸窗口服务、重构业务办理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压缩办理时限、健全地籍调查与数据库管理工作机制等方式,改变地籍调查和产权登记跨部门分散办理的传统模式,推动实现不动产地籍调查、数据建库和首次登记“一件事一次办”,让企业群众办事真正体验“五减”(即: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减时间、减成本)便利,打造智慧高效便捷的不动产登记服务新常态。
二、主要做法
(一)一窗通办,多项业务只跑一趟
“一窗”即综合服务窗口。向前延伸服务,在全市各测绘所服务窗口设置“不动产地籍便民服务窗口”,制定便民服务点工作制度,规范软硬件配备,确保服务质量。依托便民服务窗口和已搭建的信息系统互通共享机制,企业、群众可在工程建设项目委托测绘的同时可一并提交商品房预售许可备案及新建房屋首次登记地籍前置业务申请材料,实现跨部门多项业务“只进一扇门、只跑一趟、只交一套材料”,同步实现业务办理信息实时共享。
(二)一表联办,关联业务集成办理
“一表”即业务联办申请表。将地籍数据建库工作前置并贯穿于商品房价格备案、预售许可、不动产首次登记各个阶段。开发企业在项目开工或取得规划验收合格证时,即可合并申请测绘和地籍建库业务。将原本需要企业、群众向多个部门分别提交的多个不同业务申请表单整合为一份联办业务申请表单,通过业务审批部门间跨部门数据共享和流程再造,实现关联业务“多表合一、一次申请、并联审批”。
(三)一码关联,串联全生命周期管理
“一码”即不动产单元代码。深化不动产单元代码应用,通过在测绘阶段源头赋码,以不动产单元代码贯通自然资源系统内部对用地及工程建设的批、供、用、查、测、登全流程,以不动产单元代码作为数据关联互认的关键字段,构建新增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业务高效协同机制。
(四)多测合一,多个关联业务环节共享使用
“一测”即多测合一。将工程建设项目审 批、监督和不动产登记工作等流程涉及的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各个阶段的测绘业务整合为一个测绘事项,并统一技术标准规范、强化成果共享互认。市测绘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根据共享需求将 “多测合一”测绘成果推送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不动产登 记管理系统和珠海市自然资源一体化平台。通过优化“一库一测一码”管理,以不动产权利设立或自然资源管理工作需要为切入口,进一步查清土地权属状况和自然状况,为实现自然资源、规划管理、产权登记全流程高效联通、协同闭合、业务融合,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五)一库汇集,强化地籍调查成果的归集利用
“一库”即地籍调查基础数据库。按照地籍调查全覆盖、全要素标准要求,对各类地籍调查相关数据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和分析转换,最终实现将国土调查、土地(用海)审批、规划许可、不动产登记等相关成果汇集形成统一标准的地籍调查基础数据库。推动地籍数据跨层级、跨部门共享,实现地籍数据库与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同步,与测绘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工程建设等政府部门相关业务管理系统互联互通。
(六)一证通用,信息跑腿助力即刻发证
“一证”即电子证照和电子材料。登记部门与测绘部门通过系统接口实现双向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充分利用电子证照和电子申请材料,各部门间共性材料互推互认,能够提取电子证照的无需申请人提交或上传纸质材料,共性材料一次提交,共同使用。在测绘阶段,登记部门即可利用测绘部门共享的数据成果,对建设项目用地权属来源、工程规划、竣工备案、地籍调查成果等要件材料提前开展实质性技术审查,清单式管理,并出具预审批意见,待项目资料完备后,即刻触发登记发证条件。实现“技术前移,提前介入,要件齐备,即刻发证”,大幅压缩办理时限,提升登记效能。
三、工作成效
“不动产登记 地籍与测绘”服务将多个部门相互分散的地籍调查、数据建库和首次登记业务整合为“一件事”,实现“一站式”集成创新服务,大幅提升产权登记服务效能,持续优化审批流程、促进建设提速、助力企业减负。
(一)减环节:业务集成“一次办”
此模式由不同职能部门的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将以往依次进行的不动产地籍调查、数据建库、首次登记等业务合并受理,通过材料共享、同步审查,大大压缩审批环节,实现多个业务“一次申办、并联办理”,彻底改变传统“分步申请、分段审核”的繁琐流程。大幅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促进不动产登记服务及地籍与测绘业务效能“双提升”。
(二)减材料:数据共享“零重复”
登记部门与测绘部门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电子测绘成果等数据建立深度信息共享利用。能够提取电子证照或电子材料的直接提取使用,企业无需重复提交权属证明、规划文件等材料,登记部门可直接调用测绘成果完成地籍建库,从源头解决“材料多、审核繁”问题,实现不动产登记部门与测绘部门的双向减负、效率共进。
(三)减跑动:窗口前移“就近办”
在测绘部门设置“不动产地籍便民服务窗口”,将登记业务受理端口延伸至测绘前端,企业、群众委托测绘时可一并办理地籍业务及不动产首次登记前置申请,实现“进一个门、到一个窗、办多件事”。企业、群众办事从原来的“多次往返跑”变成现在的“最多跑一次”。
(四)减时间:流程优化“快速办”
基于部门互信、流程优化和深度信息共享利用,测绘、地籍建库和不动产首次登记的效率均显著提升。仅不动产首次登记业务办结时限便可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压缩为现在的2个工作日;不动产测绘,由原来的一般30日压缩至现在的10日以内,此模式的推出和广泛应用,也为普及优化“交房即发证”“交地即发证”“交验即发证”奠定坚实基础。
(五)减成本:绿色服务“省资源”
该模式下,通过信息共享利用,能够提取电子证照和数据共享的材料免于提交,帮助企业、群众和政府职能部门节约大量耗材及人力成本。据珠海市测绘部门测算,采用电子材料和测绘数据共享后,预计全市一年可节省纸张约143万张,节约印刷耗材约40余万元,节省工时16000个。
2025年1月14日,珠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案例《不动产登记 地籍与测绘服务模式》入选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总结梳理的第七批55个制度创新案例,为各地市的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