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网站-pg电子平台

智能机器人
当前位置:pg电子平台 > 政务公开 > 热点专题 > 优化营商环境专题 > 工作成效

首创“不动产登记 地籍与测绘”服务模式 | 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案例(1)

  编者按:近年来,珠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创新服务举措,不断提升不动产登记惠企利民服务水平,取得积极成效。自2024年8月13日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持续介绍已推出的优化不动产登记领域营商环境创新案例,展示改革成果,供大家学习交流。本期推出案例一。

  一、主要做法

  (一)流程优化,关联业务一次申办。将地籍数据建库前置到商品房价格备案、预售许可、首次登记各个阶段,开发企业在开工或取得规划验收合格证,即可合并申请测绘和地籍建库业务,实现多个业务“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一网办理”。

  (二)服务延伸,源头设置便民窗口。在全市测绘院各测绘所服务窗口设置“不动产地籍便民服务窗口”,制定便民服务点工作制度,规范软件、硬件、环境配备,申办源头保证服务质量。

  (三)数据跑路,系统互联双向共享。通过建立信息系统接口实现信息系统互通和数据共享,登记部门将涉及测绘业务的不动产登记权利状况通过信息共享提供给测绘部门查询;测绘部门将涉及不动产登记业务的测绘成果通过信息共享提供给登记中心查询利用。登记部门利用共享数据成果,提前完成地籍建库及主要登记要件审核工作。

  (四)合并办理,多项业务只跑一趟。“不动产登记 地籍与测绘服务”依托在测绘部门设置的不动产地籍便民服务窗口和已搭建的信息系统接口,通过优化办理流程、精简办事材料、合并办理环节,让托方在委托测绘事宜的同时合并提交商品房预售许可备案地籍业务及新建房屋首次登记地籍前置业务申请材料,做到“只跑一趟、只交一套材料”,有效减时间、减环节、减跑动。

  (五)明职定责,协议夯实合作基础。与珠海市测绘院签署合作协议,明确pg电子平台的业务范围、合作方式、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保密要求等内容,突出审查方式、职责边界、信息安全、责任承担等事项。

  二、工作成效

  “不动产登记 地籍与测绘服务”的推出使不动产登记中心与市测绘院之间由单一的不动产测绘业务合作迈向“一站式”集成创新服务的全面协同,主动向前延伸不动产登记服务,建立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登记服务,大幅提升产权登记服务效能。

  (一)低碳环保,大幅节约测绘成本。该模式下,利用信息共享,省去了测绘机构原先需要人工出具、装订纸质报告等相关程序,帮助测绘企业节约大量纸张耗材及人力成本,切实做到“环节更少、资料更少、效率更高”。据珠海市测绘部门统计,采用电子测绘数据共享后,一年可节省纸张约143万张,节约印刷耗材约40余万元,节省工时16000个。

  (二)优化流程,双向减负少跑路。按照常规的首次登记办理流程,权利人在建筑物办理规划核实后,需先取得测绘成果向登记部门办理首次登记,登记部门再依据相关资料进行地籍数据建库、审核登薄,中间需跨部门办理,程序繁琐、办理时间长,且在测绘和首次登记环节还存在资料重复提交、重复审核等问题。“不动产 地籍测绘服务”的推出使得登记部门与测绘机构之间由单一的不动产、测绘业务,迈向合作“一站式”集成创新服务的全面协同。采用窗口延伸,“一窗受理”减少相同资料的重复提交、重复审核、重复认证;同时节约了行政成本,将“数据多跑路”落到实处,实现了不动产登记中心与测绘机构的双向减负、效率共进。

  (三)压缩时限,优化登记营商环境。登记部门在项目完成测绘后即可提前完成了地籍建库和主要登记要件的审核工作,大幅减少项目正式申办登记时的审核内容,后续项目触发条件即可发证。基于该模式,仅产权登记环节的办结时限就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压缩为现在2个工作日,为大力推广“交房即发证”、“交地即发证”、“交验即发证”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化繁为减,实现服务质效“双提升”。此模式极大缓解了地籍与测绘结果出具繁杂、办理时间过长的问题,有效推动“多测合一”的实施和利用,增强了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促进不动产登记服务及地籍与测绘业务效能“双提升”。


网站地图